2023年7月,我懷揣著對基層工作的憧憬,來到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qū)小王莊鎮(zhèn)強家墳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一職。未曾料想,初來乍到,便遇上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參與拆遷工作。
強家墳村,這個深藏于城市繁華背后的“城中村”,歷經(jīng)多次征收,遺留問題錯綜復雜,拆遷難度大。面對900多戶村民不同的訴求與狀況,上級部門牽頭謀劃,鄉(xiāng)鎮(zhèn)干部迅速行動,村“兩委”班子積極配合,而我則有幸一起參與這項充滿挑戰(zhàn)的工作。
記得進工作組第一天,包片干部便掏出一個不起眼的小本本,笑著遞給我:“這是咱們拆遷的‘秘密武器’。”我?guī)е闷妫_本子,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拆遷進度,每一位拆遷戶的職業(yè)背景、性格特點、經(jīng)濟狀況、家庭構成以及社會關系網(wǎng)絡等信息,甚至細致到每個人的特殊需求,如老人需要就近安置、孩子上學要方便等。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想啃下拆遷這塊‘硬骨頭’,就得把每個人的情況摸透,量身定制解決方案,逐個突破。”
村東頭開小賣部的老陳,房子拆遷后,貨物無處存放成了心頭大患。我們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協(xié)調(diào)臨時倉庫,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村南胡同里的張奶奶,坐在門前,淚水在眼眶里打轉,舍不得那座陪伴她一生的老屋。我們圍坐在她身旁,耐心傾聽她的回憶,用溫暖的話語描繪新家的美好愿景,張奶奶眼中的擔憂漸漸被期待取代。村北的老強一家,因征拆款分配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我們又化身調(diào)解員,用真誠與智慧,化解了家庭內(nèi)部的矛盾……就這樣,拆遷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很快便到了驗房階段。
驗房工作時間更緊、任務更重,我們這一組需要在一周內(nèi)完成西區(qū)400余戶村民房屋的評估驗收。為了更精準地定位村民房屋,我利用自己多年建筑學專業(yè)的優(yōu)勢,借助繪圖軟件,繪制出詳細的路網(wǎng)建筑圖,并導入手機,實現(xiàn)快速導航。
整個過程中,我們遭遇過委屈,也被感動過。記得驗房的第5天中午,酷熱難當,在一戶村民家門前等待時,我感覺自己要中暑了。隔壁大嬸見狀,立刻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還遞上了清涼的礦泉水,嘴里念叨著:“這大熱天的,你們也不容易呀,快進屋涼快涼快。”雖然大嬸家已經(jīng)搬空,連個能坐下的板凳都沒有,但那一刻,我還是被感動了。除了感動,我也想著還得為村民們再做些什么。突然想起了自己大學時所學的BIM建模技術,我便嘗試著在電腦上,運用它構建出拆遷安置區(qū)的三維建筑模型,并制作成VR小程序上傳到手機里,村民們只需輕點手機,便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未來家園的美麗與溫馨。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極大地增強了他們對新生活的期待,為拆遷合同的順利簽訂奠定了基礎。
如今,拆遷工作早已結束,拆遷指揮部常常亮到深夜的燈光也已熄滅,但那些被妥善安置的笑臉都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紀偉潔
紀偉潔 田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