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鄉記】陳剛:禾下追夢心 致富赤子情
    2023-07-24 16:25:00  來源:鄉村干部報網  作者:高倩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從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城出發,沿著243國道行進,在大烏江鎮涼風村繞進蜿蜒的山路前行十分鐘,便會遇見“石印”——一個掩映在綠色群山懷抱中的“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基地。

      說起這個基地的創建,大伙都說,這得益于余慶縣鄉土人才陳剛。作為返鄉創業人才的代表,陳剛懷揣著幼時的夢想,毅然決然回鄉,帶領父老鄉親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一條被垃圾堵塞的小河

      余慶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當地群眾“看天吃飯”,隨著外出務工潮席卷而來,涼風村的青年勞動力和其他地區的人一樣,紛紛選擇外出務工。

      2015年,在貴陽工作的陳剛回鄉看望家中的老人。飯后散步時,他看到兒時嬉水的小河里塞滿了生活垃圾,看著村中零散的老人和孩子,再聯想到家中的父母年歲已高,一個回鄉發展產業的想法在心底埋下了種子。

      “請人清理河道是一次性的,但有一個產業扎根在這里,不僅能讓河道常清,還能把外出的青年勞動力回引回來。”問起當初回鄉發展產業的初衷,陳剛笑著說道,應該是那條被垃圾堵塞的河道給了自己最直觀的感受,讓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家鄉不應該是這樣。

      說干就干,2016年,陳剛放棄在貴陽優渥的工作條件,轉身一頭扎進了返鄉創業中。

      回村之初,他便從北京尋來了有機稻生產方面的專家,對有機稻生產基地選址進行考察。通過考察,石印具備獨立的水源、獨立的排灌設施、得天獨厚的隔離條件和氣候條件、良好的水土資源等優勢,非常適合種植有機稻。

      基地選定后,陳剛又快速到縣農業農村局和貴州省水稻研究所尋求技術支持,邀請了資深水稻種植專家全程參與指導基地選種、育秧、施肥、病蟲防控。通過3年的有機轉換,2020年石印有機大米正式進入市場,并快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從此,余慶有了第一張有機糧油品牌。

      一個產業就這樣在石印扎了根,如陳剛所想的那樣,產業回引了部分青年勞動力,也讓昔日的小河變得清澈見底、魚蝦成群。

      從土地中翻出致富希望

      一粒米,在同一塊田間完成3年的有機轉換,經過科學烘干,再通過“兩碾兩選兩篩”工序一體化包裝后,才能稱之為“綠色有機米”。

      綠色有機米的“成長歷程”很艱難。2016年,陳剛返鄉流轉了300畝田地種植有機稻,第一年產值45萬元,但投入是90多萬元,成本大部分化為群眾的土地租金和人工務工費,鼓起了鄉親的荷包。

      “我在這里管理水稻已經有5年了,每個月有4千多元的工資,在這里上班主要離家近,能照管家里。”從陳剛返鄉創業開始,村民田井云便一直在基地上務工,家門口的高收入讓她贊不絕口。

      這樣“虧本”的生意陳剛堅持了3年,順利度過轉換期,成功注冊“綠色有機米”,成立了印之谷公司,商品品質優良,市場價格較好,他才慢慢扭轉了局勢。

      有一定的市場后,陳剛又“還田于民”,他召集有意愿種植的群眾,成立了“印之谷家庭種植小組”,由公司統一提供稻谷種子并負責全程管護指導,產出的稻谷按照4元/斤的單價收購,極大地消除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我去年種植了90多畝,即使連續的干旱影響了產量,也收入了25萬元,純收入達到了8萬多。”算起去年的綠色有機米收入賬,村民周德軍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離家近,能增收,在故土與家人的牽引下,目前,印之谷共組建起了7個家庭種植小組,基地覆蓋面積達到了500畝,示范基地平均畝產達300公斤,畝產值達10000余元,平均畝利潤也達到5000余元,基地總產值達480萬元。

      在陳剛的帶領下,石印的村民從土地里翻出了致富希望,石印大米成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重建夢中世外桃源般的故土

      如今的石印,一年中有三美,一是插秧時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二是夏夜里連片的苗綠蛙鳴,三是豐收之際金黃稻田隨風搖曳。

      陳剛為石印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引進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為了美化村居環境,他倡議發起了清潔家園工程,垃圾統一清運,畜禽糞便統一堆碼發酵后用于種植有機稻,得到了鄉親們的大力支持。自2017年以來,陳剛出資為基地村民集中清理生活垃圾達5年,共計費用12.5萬元

      “環境衛生現在比原來好得多了,原來河道里面到處都是垃圾,現在,我們每個點上都設置了垃圾箱,垃圾不亂扔,環境更美麗。”晚飯后伴著清涼的晚風,在縱橫交錯的水泥路上散步,村民楊昌宇忍不住感嘆道,現在的生活真美好。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陳剛在成立印之谷公司的同時還成立了印之谷教育基金會,目前,已資助40多名農村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為全村30名大學生提供了共計23600元的獎勵金。同時,他還積極開展助殘孝老活動,幫助村里的孤兒、困難老人、貧困戶等,累計發放慰問資金25萬元。

      “多虧了陳剛,帶領大家發展產業,美化環境。”走在涼風村石印村民組,入耳不絕的都是對陳剛的夸獎之聲。

      曾經稻香入夢,如今陳剛把他的夢變成了現實,石印已然成為山清水秀人興旺的現代化小村寨。“石印有機大米”品牌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貴州日報等報道,陳剛也在2021年被貴州省總工會評為全省最美勞動者。

    責編:鄉村干部報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丁香婷婷天天在线|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在线| 亚洲欧美第一页| 美女露内裤扒开腿让男生桶|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档免费视频网站 | 大学生毛片a左线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波霸影院在线观看| 再深点灬用力灬太大了| 青柠视频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男人把j桶进女的屁股的动态|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rrrr片|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男女之间差差差| 四虎影院国产精品| 黑人操日本美女|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免费高|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www.天天操.com| 故意打开双腿让翁公看|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视频| 俺去俺也在线www色官网|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 www.尤物视频.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