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市余江縣大力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積極探索教育培養管理的新措施、新辦法,通過彈好“三部曲”,奏響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奉獻農村的青春之歌。
彈好教育培養的“前奏曲”。建立了“3+1”三級跟蹤培養機制,即明確一名縣級領導、一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一名村黨支部書記與一名大學生“村官”結對幫帶,使大學生村官在扶貧思路上有人引、扶貧方法上有人教、扶貧困難中有人幫。構建縣鄉兩級培訓體系,將大學生村官培訓已納入全縣村干部培訓計劃,量身定制培訓“菜單”,邀請黨校老師、鄉鎮及部門負責人,優秀村黨支部書記、鄉土能人,通過崗前培訓、集中輪訓、戶外拓展訓練、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確保每年至少輪訓一次,有效提高了大學生村官履職能力。
彈好服務基層的“進行曲”。發揮大學生村官在脫貧攻堅、“一改促六化”中的生力軍作用,當好“三種角色”。引導大學生村官成為脫貧致富的“領路人”,深入貧困群眾家庭摸底調查,建檔立卡,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以及特色產業。引導大學生村官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將大學生村官放在“一改促六化”的主戰場,攻堅克難,破解農村宅基地改革的難題,推動新農村建設。引導大學生村官成為服務群眾的“服務員”,當積極為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提供代辦和上門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彈好管理考核的“交響曲”。堅持日常管理、定時巡查、年終考評“三同步”,認真執行駐村工作、考勤、請假、工作日志、考核評議五項制度。明確規定:確以鍛煉為目的,抽調大學生村官幫助工作的,必須逐級報市委組織部同意;嚴格大學生村官請銷假制度,由鄉鎮分管領導負責建立請銷假臺帳,如實記錄大學生村官到村工作情況;每半年組織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和幫帶聯系人對大學生“村官”工作情況進行動態測評,提出評價意見,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縣委組織部、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根據出勤、《工作日志》、完成工作目標等情況對大學生村官進行聯動考核。對政治素質好、發展潛力大、工作實績明顯、干部群眾公認的大學生村官,列入村主要領導后備干部人才庫,作為重點培養和發展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