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他年紀輕,但辦事的魄力不一般,為人好,懂技術,又踏實肯干。”提起這個“小支書”,村民們都對他贊不絕口。
王志彬,中共黨員,1990年3月出生,2013年畢業于宜春學院動物醫學專業,2013年8月通過江西省大學生村官招錄考試,現擔任臨川區騰橋鎮焦坑村大學生村官,任村支部副書記,成了一名群眾口中的“小支書”。
2013年9月,宜春學院畢業的王志彬放棄了在撫州市農業局工作的機會,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撫州市臨川區騰橋鎮焦坑村擔任書記助理。將近四年的時間里,王志彬扎根農村,踏實肯干,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王志彬先后獲得“區優秀團干”,“市優秀大學生村官”,“江西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用青春和汗水詮釋了“小村官”也有大作為。
“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總書記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這段話,形象生動,溫暖人心,催人奮進。自強不息,實干苦干,“小支書”作為時代“新農人”,更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實踐,付出行動。在實踐中淬煉品質,在實干中增長才干。
服務農村,堅定理想,干事創業
2013年9月,王志彬通過走村入戶與村民交流走訪和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存在水庫等集體資源沒有充分發揮經濟效益。作為大學生村官的他,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充分利用周邊蛋雞養殖區域優勢,結合區大學生村官“聯幫帶”制度,綜合考慮,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繁榮農村經濟。“群眾不放心,認為他還太年輕,經驗不足。”但是他憑著“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2014年初王志彬開始試驗60畝水庫雞糞養魚的立體式循環養殖模式,實現了資源高能效用,增加了經濟效益,實現年收入10萬元左右。雞糞養魚的立體式循環養殖模式,他還經常手拿鐮刀割草喂魚,堅持秉承生態理念,堅持以綠色、健康、安全的理念,搞好立體式循環養殖產業。從此,村民們對他刮目相待。他堅持以學為用,辛勤耕耘,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激發村民發展農業生產、振興農村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以村民交流當中,激發村民干事創業激情,傳播科技,增強村民的專業技能,提高村民干事創業本領。他以村民為朋,村民以他為友,增進了感情,盤活了資源,繁榮了農村經濟,并帶動了周邊2戶村民干事創業,形成爭流,競發的生動局面。
服務農業,扎根基層,揮灑汗水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勞動人員進城務工,空巢老人、空心村現象突出,但是良田要耕種,農機推廣為繁榮農村經濟補了缺口,增了動力。認識到這點,2014年八月,王志彬購買一臺谷王大型收割機,價值十萬元左右。每逢農忙,六月炎炎烈日王志彬為村民搶收水稻,幾乎每天要忙到晚上11點。村民個個為他點贊,“說他幫了我們百姓的大忙,要不是這樣搶時間,我們下一季種的糧食趕不上農時就要減產的”。但王志彬覺得不管汗濕了多少件衣裳,助人為樂,被需要是一種幸福。農村是一個大熔爐,王志彬置身此中不斷煅燒和打造,打造成會吃苦,能吃苦,吃得苦的實實在在的“農民”。2014年他也流轉種植100多畝良田,發展規模種植。幫助解決3個貧困戶就業問題。
服務農民,心存敬畏,不負青春
總書記曾對大學生村官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他們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干,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從任村官第一天起,王志彬始終將這句話作為一盞明燈指引著前進方向。他扎根基層,情系百姓,把農村發展的職責扛在肩上,拽在手上,投身于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他認為:“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要轉變村民陳舊的思維模式,我們更應在實踐中引領”圍繞服務全村經濟發展大局,和當前農村發展趨勢,2016年成立柏禹種養合作社,實現土地流轉500余畝,并結合區域優勢,吸收2家蛋雞養殖場為合作社成員,現有社員50多名。他認為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打響品牌,帶來更多整體效益,建成一個運行規范的農業專業合作社,要抓住“互聯網+”這個大機遇,運用農村電商,為優質農產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大學生村官從燈火輝煌的城市來到“寂靜無聊”的小山村,若沒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遠大理想,終將成為虛度年華的匆匆過客。如何堅定理想,做自己人生船艦的“掌舵者”,就要有一份切合實際的村官生涯規劃,就不會在村官歷程中迷失方向,就不會在人云亦云的環境中動搖自己的理想信念。就會在“寂靜無聊”的小山村體現自身價值,就會在廣袤原野上找準平臺,實現理想。
農村是汲取營養的好去處,磨礪意志的好地方。選擇村官這條路,就要堅定理想,攻堅克難,牢記職責使命和總書記殷切希望。領導的關懷和殷切希望,是鼓勵,也是鞭策。王志彬說:近四年的村官生活,辛勤耕耘中感受生活的不易,奮勇前進中體會跋涉的艱辛,收獲汗水凝聚無悔青春。心懷感恩,磨礪意志,無悔于自己的青春選擇。(作者為江西臨川騰橋鎮焦坑村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