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3點30分,超強臺風“威馬遜”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登陸,給海南省造成了巨大損失。在抗擊這場罕見的臺風災害中,海南省大學生村官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尤其在受災最重的文昌市和海口市,大學生村官積極組織群眾安全轉移、生產自救、重建家園,起到了定盤星、主心骨的作用,受到各方好評。
7月18日上午,文昌市潭牛鎮大廟村接到上級通知,住在瓦房里的村民必須撤離到安全地方。通知下達的當兒,狂風暴雨很快就上來了,路旁很多樹木紛紛倒地。大學生村官、村書記蘇子涵盡管當時也有點害怕,但由不得她退縮。她一面安排村“兩委”干部組織群眾緊急撤離,一面開著自家的車,挨家挨戶把村里的危房戶、五保戶、孤寡老人共58人轉移到村里的防洪樓,并在樓里與轉移的群眾一起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由于轉移及時,臺風過境,大廟村群眾無一人傷亡。第二天一大早,蘇子涵不顧勞累,馬上組織群眾開展災后自救。不少群眾心疼地說:“書記啊,這幾天辛苦了,回家估計你媽都認不出來了。”蘇子涵對此一笑而過,她心里想說的是,為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再苦再累都值得。
文昌市鋪前鎮是這次臺風襲擊的重災區,受災群眾達3.8萬余人。鋪前鎮鋪漁村原主任助理、現任鎮民政助理的韓春艷,臺風中與群眾守望相助,連續幾天沒睡過一個安穩覺。7月20日晚11時許,一批救災物資送到鋪前鎮,包括7萬斤大米,800桶油,3300箱礦泉水,還有衣服、棉被、帳篷等,韓春艷組織50多人連夜卸貨發放,一直忙到21日凌晨3點半。第二天早上7點,她又到鎮里繼續給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由于過度勞累,8點左右,臉色蒼白的她當場昏倒,被同事緊急送往醫院。“其實大家都很累,只是我的身體虛弱一些,沒扛住。”接受記者采訪時,韓春艷說,她患有腎結石,本來去年就該做手術,因為手頭工作忙,手術至今沒做成。臺風當天,鋪前港巨浪滔天,海水倒灌,鋪前村部分道路積水2米多深,平時要數十人才抬得動的漁船被巨浪卷到街道上。部分漁民不顧危險涉水回到家中搶救財物,韓春艷趟過齊腰身的水,苦勸漁民撤離。刮臺風時,一些漁船柴油泄漏,韓春艷的腿被油膩的海水浸泡后,又紅又癢,不得不用手撓。臺風過后,她都不敢穿裙子,因為腿上被撓得傷痕累累。
7月19日早上6點,值了一夜班的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茄南村主任助理柯劍接到鎮政府電話,說該村的五保戶陳光全在臺風中受傷,被送到鎮衛生院后失蹤。柯劍不顧自己整夜未眠,也不管臺風過后的道路多么難行,當即趕到衛生院了解情況。原來陳光全前一天被風刮倒,摔傷了頭,摔斷了右手。本來19日一早,醫院要送他去海口市中醫院治療,但他卻趁醫護人員不注意自己走了。柯劍聽了心急如焚,因為陳光全是個智障人,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柯劍找遍了鎮上所有的街道、商鋪和可能去的幾個村莊,都沒見著陳光全。直到下午3點,柯劍才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發現了遍體鱗傷的他。于是立即聯系救護車,把陳光全送到海口市中醫院,當時,他已經一天半沒有吃飯了……
18日下午2點,“威馬遜”登陸前1小時,海口市美蘭區三門坡鎮谷橋村書記助理杜曉明正在組織群眾轉移。杜曉明來到村民張大媽家中,老人住著矮小破舊的瓦房,非常危險。可任憑怎樣勸說,老人就是不肯轉移,情急之下,杜曉明與同事一起把老人抬上車,送到臨時安置點。在低保戶陳大媽家,老人同樣固執地不肯轉移,杜曉明毫不遲疑地俯下身子,背起老人在強風中足足跑了500多米,才把老人送到了安全地點……下午3點,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急,到處可見被折斷、連根拔起的樹木。杜曉明等3名村干部正開著車組織群眾轉移,突然“轟”的一聲巨響,一棵橡膠樹突然橫倒在汽車前方。“曉明,風雨這么大,你是女孩子,就在車上等著吧。”村書記蒙美興邊說邊和另一名男同志下車清理樹枝。“書記,我可以的。”杜曉明毫不猶豫地下車加入到清理路障的行列。當他們把最后2名老人轉移到村委會的時候,已是下午3點15分,這時離臺風在文昌市翁田鎮登陸的時間只剩下15分鐘!
臺風過去了,但災后重建的任務還很繁重。海南省的大學生村官們,將繼續奮戰在災后重建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