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斗者”余留芬: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大山深處
    2019-09-27 10:35:00  來源:鄉村干部報  作者: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黨委書記 余留芬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編者按 余留芬,全國278位“最美奮斗者”之一。9月25日在京舉行的表彰大會上,她作為唯一的一名基層干部代表登臺發言。余留芬從2001年挑起貧困山村——巖博村的“當家人”這副重擔后,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矢志奮斗,將曾經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窮旮旯”變成人均收入2.26萬元的“富裕村”,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大山深處。7月15日,她在貴州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報告會上,介紹了自己的奮斗歷程。本報摘編刊發,以饗讀者。

     

    圖為余留芬在“最美奮斗者”表彰大會上發言(央視截圖)

     

     

      1988年,我嫁到巖博村,村里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門就是豬糞塘,一年種糧半年飽,有女不嫁巖博郎”。而我就是一個義無反顧嫁入巖博村的女人。那時我家也是一貧如洗,日子過得很艱難。為了讓生活過得好一點,我先是買了一部相機,每天滿村子轉,為鄉親們照相,有了一定積蓄后,就開始開小餐館、小超市,一路打拼,成為了巖博村首批脫貧致富的人家。雖然我自己先富了起來,但經歷過大山里的貧苦,每當我看到周圍仍然在貧困線上苦苦煎熬、掙扎謀生的鄉親們,就很不是滋味,心里想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帶鄉親們富起來,讓大家換一種活法。

     

    圖為余留芬帶領鄉親們開辟致富路

     

      “說干就干,干就要干出個名堂來”


      在我創業的時候,村黨支部就開始關注我、培養我,讓我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并進入了村班子。2001年,老支書患了肺癌,上級黨組織看我年輕又有闖勁,任命我為村支書。當時村民們議論很多,一些人認為一個女人能干成什么?

      雖然我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但看著交到自己手上的村里的“家底”,還是大吃一驚:村集體賬面上不但分文沒有,還欠著幾萬元外債;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窮則思變。上任第7天,我提出了修路的想法,村里一片嘩然。“村里沒有一分錢,咋修路?”

      “就是用雙手刨,也要刨出一條通村路。”我帶頭將自己的土地置換給修路占地的村民,并墊出自己4萬元積蓄買鋼釬、大錘。

      白天,我和村民們一起上工地,搬石塊、掌鋼釬、掄大錘;晚上,挨家挨戶鼓勁加油。歷經3個多月苦干,一條寬4.5米、長3公里的進村路通了。

      記得修路期間,我一不小心摔下路邊陡坡,腰椎粉碎性骨折,差一點落下終身癱瘓。術后,我躺在醫院病床上,村民們帶著自己舍不得吃的土雞蛋來看我,讓我感受到了鄉親們內心最誠摯的溫情,堅定了我為一方百姓造福的決心。

      記得老支書走之前跟我講過,他最遺憾的事就是當時村里窮,把集體的林場賣掉了,希望我把林場再買回來。多年種地的經歷告訴我,僅靠種地是富不起來的,林場非買回來不可。

      2002年,占地1480畝的巖博林場由于管理不善,承包人急于轉手,我就想贖回這片原本屬于巖博村集體的林場,可是轉讓費卻高達23萬元,這讓村干部們望而卻步。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借到了5萬元,可離23萬還差很多。沒辦法,我拿出全部家當抵押貸款,真正和自己“賭”了一把。這次我“賭”贏了,通過林木間伐,一年就還清了貸款,還贏利了8萬元,為村里的發展積累了“第一桶金”。

     

     

      “辦村企,走產業強村的路子”


      思路決定出路。有了“第一桶金”以后,村兩委形成共識:依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村辦企業,走產業強村富民的路子。我們用林權證向當地信用社辦理抵押貸款20萬元,向周邊企業老板引進資金300萬元,先后辦起了矸石磚廠和火腿加工廠,令人欣喜的是生意都很火,投入的本錢很快就賺回來了。嘗到“甜頭”的我又將目光盯在了彝族傳統釀酒工藝上,想借“酒”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經過多方努力,我們成功與萬峰酒業“聯姻”,借助萬峰生產許可和市場渠道,將村里12家酒作坊整合,投資200萬元,建起了村辦小鍋酒廠,做起了“酒”生意。

      憑著不認窮、不認命的韌勁,巖博村級經濟迎來了一個豐收季。我們又“趁熱打鐵”,著手發展野豬、綠殼蛋雞、孔雀等養殖產業。通過引進技術、改良品種,產品供不應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人才匱乏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巖博產業要提速發展,就一定要集聚一批優秀人才。為此,我們發起“十萬高薪引進人才”和“五年培育本土人才”兩個計劃,以“外引內培”的戰略,不斷壯大巖博的人才隊伍。比如,為了提高養殖技術水平,我們從西安引進過一位“雞博士”,他采取“師帶徒”的方式,幫我們村培養了30多名本土人才。在外打工的大學生肖玉龍回村過年,我多次去他家中“拜訪請賢”,我們的真誠讓這個“80后”年輕人毅然放棄了干得很好的事業,心甘情愿地在村里干起了當時月報酬只有600元的村文書。

      通過努力,我們先后引進2名博士、50名畢業大學生、15名返鄉創業人才加入巖博產業發展隊伍,培養了30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和“技術骨干”。

     

    責編:劉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区精品视频|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91精品视频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 福利网站在线播放|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3d性欧美动漫精品xxxx|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久久精品老司机|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七仙女欲春3一级裸片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不打码视频| 在人间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COM|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老师好紧开裆蕾丝内裤小说|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乡村乱妇一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57分钟办公室| 噼里啪啦免费观看高清动漫 | 男人j进女人p免费动态图| 国产a级特黄的片子视频|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和几个女同事的激情性事| 高清videosgratis欧洲69| 性欧美hd调教| 亚洲欧美成人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